首页> 站内资讯> 电商资讯

华为为什么不上市,原因是

 

其实说起来一点都不复杂,就一句话:

华为之所以强大,还能不上市融资,就是因为在股权制度上大刀阔斧的改革。

1、员工购买股票,走出早年经济困境

华为创办后不久,就开始实行最基础的股权定价,1元1股,鼓励员工购买股票。也正是因为这种内部融资,才让华为走出了早几年的经济困境,度过了市场危机。随着华为资产越来越大,早期投资华为的那些内部员工也都获得了好处。

后来,华为甚至跟各大电信管理局合资成立了一家新的控股子公司,华为电气公司,目的就是跟这些客户搞好关系。有这个公司,就绕开了很多棘手的问题。

2、股权制度漏洞,引发股权之争

但是后来华为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,比如一些功臣们开始了股权之争。

比如李一男当时的得力干将,研究万门机时候功勋卓著的刘平,2003年刘平把华为告上法庭,原来之前他已经做到了北京研究所所长兼总经理的位置上,但是他的野心开始蠢蠢欲动,2002年他脱离华为,任正非则把他手上的354万股权,兑换成354万人民币,一次性给他。但这一下却激怒了他。

在这之前,华为电气公司被爱默生电气收购了非核心业务,华为电气改名叫做圣安电气。而在清理股权的过程中,员工纷纷要求多加股权,开价1:7,最后商讨后改为了1:4,也就是说华为电气员工离开华为,可以得到1:4的股权折现,那么只给刘平1:1折现,他当然不满意。甚至很愤怒。

此时的华为深陷世纪之讼,正在焦头烂额,而刘平的起诉更是雪上加霜,公司很多元老也纷纷效仿,把华为告上法庭。

幸运的是这次并没有公开审理,才没有酿成更大的麻烦。此时任正非才意识到,华为的股权制度已经漏洞百出,到了必须要解决的时候。

3、让华为的内部股票流通

此时任正非拿出了30亿资金,宣布华为内部80%以上员工,都拥有公司旧部股票的购买权,也就是说,华为内部已经成了一个小型的股票市场,大家可以出资购买股票,也可以选择卖出股票而离开。

这个举措让华为在困难时期,仍然有比较充裕的资金流。要知道毕竟这是个十几万人的公司,每人拿出1万元,那就是10几亿,但同样每人兑现1万,就是十几亿资金的损失。

所以当时华为其实挺危险的,如果经营不能够持续好转,华为很可能会遭遇到股票的兑付危机。可能一下就垮了。任正非弄不好也要跑路了。

跟那些P2P不同的是,华为确实有强劲的实业在支撑。这才能够稳定住内部员工的投资人,大家看到公司持续向好,所以才会愿意持有股票而不兑现。

另外,让公司的内部股票流通,也有一个好处,那就是不用再担心有人离职,会让公司产生资金压力,以前都是公司拿钱出来接回离职者的股票,现在则是员工自愿购买,不需要公司再出资了。等于进一步的缓解了公司资金的压力。

最后一步,任正非成立了华为控股,彻底清理股权,将过去员工隶属的华为工会和华为技术的股权,全都装到华为控股里面。

接着压缩期权的额度,为原来内部股的三分之一每年行权最多只能四分之一,这样还是为了降低华为的资金负担。也缩小了新老员工之间的差距。在分配体制上,全公司更加趋向于公平。这就极大的调动了新员工的积极性。

4、帮助员工向银行申请贷款,购买华为的股权

任正非还为了锁定员工,帮助员工向银行申请贷款,来买华为的股权。

员工只需要出15%的钱,其余的都可以贷款,而股权会押在银行,这样就相当于分散了风险,也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。

相当于加了6倍的杠杆,收益就更大了。

买华为的股权,要比买房子更划算。

所以经过这一番严密设计之后,达成了一个多赢的格局:

员工更愿意买公司的股权了,因为有巨大的收益,而他们多持股之后,干劲也就更足了;

对于华为来说,更多员工拿走股权,也就保证了公司的资金流充裕,同时把风险分散给了员工和银行;

银行也觉得这是个好生意,随着华为的成长,这些股权不断增值。银行也能通过利息收益,分到一杯羹。

有一次摩根斯坦利的投行团队造访深圳华为,任正非都避而不见,这让大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·罗琦很不满,跟华为负责接待的费敏说,你们拒绝了一个3万亿美元的团队。

任正非知道后感觉好笑,他又不是客户,我为什么要见他。他带来的机构投资者跟我有什么关系,我又不找他投资,我要找的是买我设备

的人。

5、内部股权融资的好处与弊端

这套制度设计,必须要有一个前提,那就是公司必须蒸蒸日上,如果哪天华为业务不行了,开始业绩下降了,可能仍然会遇到挤兑的麻烦。

到时候可能还有反身性的问题,股价跌,赎回多,反而让业务负担更重,进而打压业务。这个风险是挺大的。甚至有可能突然之间就倒掉,不知道这个黑天鹅的风险,任正是怎么防范的。

内部股权融资的好处是可以不受外部环境影响,股市好坏跟华为没有半毛钱关系。

但坏处也是很明显的,那就是对于公司经营能力的要求会更高。

何金昌内增高鞋太空鞋何金昌增高鞋H71C62V011D
  • 相关阅读